类型:风景区
营业时间:不限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文化街
联系电话:(028)82263656
景区概述:
未知 (温馨提示:请核实后前往)
以下网友评论,仅供参考
【百度用户#135****01】
2021-09-04 16:39 ★★★★☆
元通古镇,地址:崇州市文化街,成都过去用时1个小时,停车方便。免费景点。
景点:惜字宫、永利桥、老码头、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工农兵大桥等。有小吃,豆花等。逛2小时。
【奶SO酪DA曲奇】
2021-05-23 14:58 ★★★★★
可以
【维也纳在云之南】
2021-06-26 11:39 ☆☆☆☆☆
千年古镇,人少清静沿江茶室众多环境非常棒!古意盎然!
【magibrood1】
2020-10-31 19:57 ★★★★★
还不错,周末去的,人不多,比起那几个热门古镇元通显得低调又不失特色:镇上很多房屋都是老宅,并非新修的仿古建筑,不少曾经的大户大院也直接免费开放,值得进去一逛;吃的话推荐碗碗饭,当家菜是凉拌鸡块和肥肠血旺,就在有百年历史的夏家茶楼附近,非常适合周末全家休闲出游
【送你一只马】
2020-07-03 00:00 ☆☆☆☆☆
嘿,这里是送你一匹马,一枚爱笑爱旅行爱分享,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寄明信片的美少女,热爱山河,也爱炊烟;爱写文记录,也爱拍照留念。很喜欢草编的物品,喜欢竹子草木的香气,喜欢精致的草编物品,因在网上看到元通古镇的一条草编街,兴致一起便拉着小伙伴,顶着35度高温就去看一看。地名:元通古镇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元通古镇怎么去:①自驾导航至元通古镇。距离成都约莫50公里,开车1小时就可以到达。②茶店子坐到崇州的大巴,会顺路到元通古镇,跟司机说目的地就可以,车票14元。门票:免费开放时间:整天停车费:10元不限时适合打卡拍照、记录小城生活适合周末遛娃、感受安逸小成都适合溜达散心、了解传统手工艺文化元通古镇印象:元通古镇,被称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经历了1600年岁月的洗礼,在青瓦墙上依旧可以看到曾经的繁华小成都模样。元通古镇街道上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生活,生活模式大多是前店后家,屋前面是做生意的铺子,而屋后面又是怡然自乐的人家生活。漫步在石板路上,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安静掩门的公馆,肃穆神圣的教堂,翻修出新的会馆,川西第一铁锁桥的汇江桥,繁荣与市井气息又融为一体。元通古镇最具特色的当属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桥边的吊脚楼,驻足小憩在此处,看一江水向东流去;或是在临江的百年老茶馆,端上一杯盖碗茶,在藤椅上摇摇晃晃着着时光,惬意十足。妆容:清新干净的妆容就很好看啦~穿搭:建议穿素色,或是刺绣等民族风衣服拍照更加分哟。拍照指南:傍晚余晖洒在青瓦墙间,逆光里更加好看~饮食:元通古镇上林林总总几十种小吃,元通三花豆花蹄花脑花、椒麻鸭、冲冲卷、手工卷粉、冰粉凉粉等等,大多是当地人纯手工制做,实惠又好吃。住宿:住在古朴清宁的吊脚楼上,一面朝缓缓而过的江水,一面朝欢声笑语的街道,悠闲自得,古镇住宿不贵,干净又舒服。注意事项:①夏天出游,记得带防晒驱蚊液~②古镇很干净,切勿乱扔垃圾乱吐痰。③古镇离街子古镇、怀远古镇有十多公里,可以一起周边游打卡哟~关注我,一个爱笑爱旅行爱分享的美少女~
【顺时针1986】
2019-12-24 00:00 ★★★★★
成都外西祟州市有个四川知名的古老的古镇,1600年的历史了,目前是AAAA景区,这就是元通古镇。元通古镇三江汇聚,商贸繁华,距成都50公里,距祟州10公里,自古有小成都之称。如今,随着旅游开发,鳞次栉比的店铺,熙熙攘攘的老街,商旅繁华,有活的《清明上河图》之称。免费开放,从成都出发自驾过去非常方便,全程高速,停车也方便,修建有大气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漫步在古镇,你能感到元通古镇与成都周边其他新打造的所谓古镇有所不一样,这里人不多,商业化和现代气氛不是很浓,在古镇的小街小巷内还有很多保持原貌的清末民初年代修建的木门板老房子及住有原住居民。古镇的中心和元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惜字宫,惜字宫字库为5层6面加一个顶的塔式古典建筑,周围是休闲广场,字库的每一面都有历代书法家和文人的赋画诗作,quot;惜字宫quot;的石碑安放这里。元通古镇上的长寿街、麒麟街、半边街、东盛街、双凤街和增福街等古街,都是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初年的建筑,古街基本上都是连排商铺,街道的大部分都是沿江而设。黄氏故居、罗氏故居、黄氏宗祠、王国英故居等6处大院和多条古街连通古汇江桥和惜字宫,字库、广场,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小成都古街群落。古镇唯一新建的是文井江中新建的高大、宏伟、壮观的古典塔楼,塔楼高八层,灰色琉璃瓦装点塔楼十分壮观,是元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千百年来,滚滚江水滋润着这方土地。江岸之外,良田万顷;古镇街头,院落森森。大小不一的街巷保存完好,木板青瓦房相连成片。遗存至今的古老民居,泱泱然散发着浓浓的古韵。挪动每寸脚步,推开每扇窗棂,似乎都闯开了历史的大门,情不自禁地走进过去,走进历史。一幢幢民房,一条条街巷,抚摸着这历史的边边角角,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